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CCACC - ADHC

CCACC新冠疫情系列講座——從中醫談抗疫

Updated: Jul 8, 2020

講座視頻連結:

(CCACC新冠疫情系列講座(三)從中醫談抗疫線上講座截屏)


新冠疫情全美氾濫,大華府地區已然成為及紐約地區以外,疫情最為嚴峻的地區之一

。新冠測試仍然未能廣泛應用,新冠疫苗的面世看似遙遙無期,各種新冠特效藥也未

經證實。這樣的情況下,不得病,是上上之策。所幸的是,我們有源遠流長的中醫文

化,講究預防與保健。這次,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美國中醫中心

(USCCM) 合作,特別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李峰教授,以華府—北京視訊連線方式,

從中醫的角度詳細講述新冠的防治。這項於5月15日晚上舉行的講座,吸引了120多位與

會人士熱烈上線參加。

 

從中醫角度看新冠抗疫

李峰教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醫學院院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常務理事兼中醫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分會副主任委員。李教授擁有傑出的學術成就與許多的專業著述。

疫情期間,李峰教授參加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新冠肺炎“緊急救助”和“健康全球”等在線義診服務,為國內外患者提供公益服務。結合臨床,帶領團隊通過專家會診諮詢和國醫堂在線諮詢等形式,聯繫臨床一線,根據目前防治疫情各類方案涉及到的以及臨床一線所關注的一些方劑、理論,進行求本溯源,整理一些歷代可供借鑒的名方、驗案,及時為臨床一線提供急需的“彈藥”。作為第一著者出版的《疫病名方精選》和《疫病醫案精選》網絡版,已於2月18日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公開發行,免費提供給臨床和相關研究工作者,助力臨床抗疫。

本次講座,李峰教授援引古籍上關於疫情的記載,以及中醫的治療經驗。在中國以及全球的歷史上,瘟疫從來沒有缺席。但是,中國的歷史上並沒有發生影響千萬人的大規模疫情。原因之一,中醫從很早就開始系統性的研究疫病,從東漢末年的《傷寒論》開始,到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的誕生,中醫的防治完成了完善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中醫注重全面的綜合的治療,對於傳染病,在沒有疫苗或特效藥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應對,提出預防和治療的方案,起到不同程度的療效。

 

中醫的避外防疫及養內扶正

李教授解釋,從《黃帝內經》就開始提倡中醫的“未病先防”理論中的兩大基本原則:

外防疫,養內扶正,恰恰契合當今流行病專家們提倡的新冠預防理念:比如,戴口罩等防護,提倡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感染;另外,由於病毒對每個人的作用不一樣,需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李教授介紹了一些簡單易行的家庭清潔與防疫方法,比如燻燒法。燻燒法是古代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即通過燃燒藥物釋放的氣體來規避邪氣,常用的藥物有:蒼朮、艾葉等。新冠期間,廣東地區的醫院病房用蒼朮配合其他重要煙燻消毒。李教授還介紹,用一些中藥,比如藿香、蒼朮、菖蒲、草果、艾葉、白芷、蘇葉、貫眾等,研磨成香囊,隨身佩戴,以避溫邪。

有人問,為什麼同是接觸新冠病毒,有人沒有發病,有人輕症,有人變得病情嚴重,甚至留下後遺症?中醫認為關鍵在於個人的內在因素,也就是中醫認為是正氣狀體不同。中醫學有很多辯證的方法,對機體的狀況進行判斷,然後予以針對性的調整。中醫扶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機體的抵抗力,調整和恢復力,強調平和漸進,保持平衡。

 

增強體質的方法

李教授分享一些中醫對新冠病毒預防、治療、康復的增強體質之方法:

1)規律生活,頤養神形

主要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李教授特別提醒大家,要

注意情緒的健康。情緒越緊張,越不利於身體的免疫功能,不利於身體的健康。流行病期間,不免人心惶惶,心理壓力較大。這時候,應該作出適當調整。方法可以是聽聽音樂,做自己愛好的藝術項目,調整身心。

飲食方面,個人應根據自身的易感體質,合理安排飲食。比如說,身體寒冷的人,可以適當吃一些熱性的食物。另外,合理的運動,有利於提高身體的功能。對於運動項目的挑選,也因人而異。研究顯示,八段錦等健身氣功可以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2)調整易感狀態

李教授介紹,本次新冠病毒,比較容易感染氣虛(傾向於容易感覺疲乏,氣短,自汗​​)的人,痰濕(容易虛胖,有苔膩,有痰)的人;本身氣鬱(抑鬱,焦慮,易怒)的人,得了新冠,病情會比較容易加重,纏綿難解;內熱(舌紅,苔黃,喜冷)的人,比較容易產生炎症風暴,加重病情; 脾虛(納差,腹脹,便溏)、陽虛(怕冷,手涼,尿多)的人,得病以後比較難愈。

李教授在講座中對各種易感人群,都詳細解釋,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調整方法。比如,對於氣虛的人群,可以適當食用山藥、茯苓等藥材燉湯,或者艾炙足三里,調節脾胃、氣血,幫助消化,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對於痰濕的人群,可以平常多以薏苡仁、紅小豆、香菜、陳皮、香菜材料加入食譜中。大家也可以多按摩豐隆穴位(位於小腿前外側,被稱為“化痰要穴”)。對於氣鬱的人群,可以多是金橘、月季花、代代花、柑橘、山楂等。如果有失眠狀況,則可以多吃黃花菜(又叫忘憂草)、百合等。

內熱的人,根據不同部位的熱,可以用不同的藥膳。比如苦瓜、黃瓜、百合等都是解熱

的好食材。如果感覺心煩焦慮,甚至有失眠的狀況,則可以用蓮子心,用開水泡,代茶飲用。

脾虛的人,疫情期間特別需要注意飲食有度,不要然脾胃有過分的負擔。經常按摩足三里,會有舒緩脾虛的作用。陽虛的人群,比如多數的老年人,則可以多使用溫性的小米、山藥等。

大家對自身的體質進行判斷,有針對性地配以不同的食療,或者艾炙,穴位按摩等中

醫方法,進行調節。

3)遣方用藥需要辯證預防

李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教授提供的預防藥方,兩者可選其一,服用1-2週即可。


處方一: 蘆根15克,金銀花10克,藿香10克,紅景天15克,貫眾15克,虎杖12克,加減

內服,每日2-3 次。功效:清熱解毒,芳香辟穢,利濕避溫;

處方二:金銀花10克,蘆根15克,白茅根15克,藿香10克,白芷6克,草果6克,煎水服

用,每日2-3次,有清熱解讀,芳香辟穢, 化濕的作用。


李峰教授解釋,新冠除了肺損傷以外,還存在著多器官受累的現象,建議患者早期即

重視肺功能的康復,鍛煉呼吸功能,減輕肺纖維化,推薦患者儘早採用腹式呼吸、打坐調氣、六字訣、八段錦等方法。

腹式呼吸:以橫隔運動為主,吸氣時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是傳統保健功法常用的一種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可以擴大肺活量,改善全身臟器組織的供氧,改善心肺功能,增加新陳代謝,促進膽汁分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功能等作用。

打坐調氣:平坐,盤腿,脊柱正直,抬頭平視,放鬆身心,調整呼吸,逐步入靜。通過調整呼吸,調整人體內氣血陰陽,鍛煉臟腑的功能。

六字訣:通過“噓” 、“呵” 、“呼” 、“四” 、“吹” 、“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懂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

 

歡迎點閱Youtube重溫講座

李峰教授還為新冠患者介紹多種在康復期間的食療方法。李教授的講解深入淺出,受

到與會人士的讚揚與感謝。大家如有興趣,想要多了解,請點擊YouTube錄影,對照自

己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體質及對抗病毒的方法。以下是兩個Youtube鏈接:一

個是CCACC Youtube : https://qrgo.page.link/dZmWv ,一個是CCACC泛亞義務門診

 

下次講座——與心理專家對話

新冠病毒疫情對民眾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到嚴重的影響,為幫助大家多了解並

學到保護和應對措施,以減低焦慮情緒,共渡疫情難關,CCACC已邀請兩位醫療與身心健康方面的專家邵曉平醫生和賈俊勇醫生,與大家交流,主題是《與心理專家對話: 疫情下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化解》,這項Zoom線上講座時間是5月29日晚上7:30至9:00,請大家留意新聞通告,或上網站查看信息https://www.ccacc-dc.org/

如果大家對新冠疫情、相關資訊、本地資源以及因疫情帶來的心理調節等方面有問題,歡迎週一至週五,早上9點到晚上6點之間,致電CCACC新冠信息專線301-798-6001向泛亞義務門診的醫護專業人員諮詢。

1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